近日,知名足球记者丰臻爆料称,成都蓉城主帅徐正源及其教练团队税前年薪约为2700万元人民币。这一数字迅速引发中国足坛热议,既有人质疑本土教练与洋帅的薪酬差距,也有人认为徐正源带队成绩值得高薪回报。本文将从薪资结构、执教表现、行业对比等角度,解析这一数字背后的职业足球逻辑。
2700万元并非徐正源个人所得,而是包含整个外籍教练组的打包费用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这类合同通常涵盖主教练、助理教练、体能师、分析师等5-8人团队,其中主教练薪资占比约40%-50%。以欧洲二线联赛标准衡量,这一薪资属于中上水平,但考虑到中超外援限薪政策下俱乐部将预算向教练组倾斜,该数字具备市场合理性。
自2021年执教成都蓉城以来,徐正源率队完成从中甲到中超的三级跳,并在2023赛季取得联赛第8名。其打造的"韩式高压逼抢"战术成为中超特色,培养出木塔力甫等年轻球员。值得注意的是,球队投入仅列中超中游,但场均跑动距离、抢断数等数据稳居联赛前三,体现出教练团队的训练成效。
对比本土教练,该薪资是顶级土帅的3-5倍。但数据显示,2023赛季中超场均积分榜前六名均为外教团队,反映出国际教练在战术体系、青训衔接上的优势。不过也有声音指出,部分外教存在"水土不服"现象,俱乐部需建立更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。
在足协限投令背景下,2700万年薪已较"金元时代"顶级外教(如里皮团队1.8亿)大幅下降。目前中超俱乐部普遍采用"基础薪资+成绩奖金"模式,徐正源合同据传包含亚冠资格、青训输出等多项考核条款。这种结构化付费方式,正推动中国职业足球走向理性投入。
教练高薪话题本质是职业足球价值体系的缩影。徐正源团队薪资引发的讨论,既暴露出本土教练培养的短板,也反映出市场对实战成绩的认可。当俱乐部逐渐从"烧钱竞赛"转向精细化运营,如何构建教练薪酬与竞技成绩、青训产出的正循环,将成为中国足球转型升级的关键命题。